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犯罪包括哪些罪名
  • 互联网
  • 钱志龙 律师
  • 2016-01-15

  导读: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犯罪包括了哪些罪名?这当中的虚假信息在法律上是什么意思?虚假信息,是指不真实的信息,既包括虚构的不存在的信息,也包括对真实信息篡改、加工、隐瞒之后的信息。且看下文了解其范围。

  在梳理我国刑法中规定的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犯罪之前,有必要对本文所指的“虚假信息”、“编造”、“传播”等词语的内涵作简单界定。虚假信息,是指不真实的信息,既包括虚构的不存在的信息,也包括对真实信息篡改、加工、隐瞒之后的信息。虚假信息一般具有误导性和欺骗性。从内容上看,虚假信息包括虚假诈骗性信息、虚假诽谤性信息、虚假财务会计信息、虚假证明性信息和虚假证券、期货交易信息等。“编造”虚假信息,是指捏造虚假信息,既包括虚构不存在的信息,也包括篡改、加工、隐瞒真实信息。“传播”虚假信息,是指使用各种方法使虚假信息处于特定或不特定多数人知悉或可能知悉的状态。向特定或不特定多数人提供虚假信息的行为也属于“传播”虚假信息。传播虚假信息的常见途径或载体包括:互联网(如微博、邮件、广告、论坛等形式)、手机、电视、报纸杂志、街头传单等。

  我国现行刑法中虽然没有规定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罪,但是,却通过散见于刑法中的一些条款对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的行为进行规制,把立法与司法实践结合起来看,此类刑法规范主要涉及以下十种犯罪:(1)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2)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3)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4)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罪;(5)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6)虚假广告罪;(7)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8)诽谤罪;(9)诈骗罪;(10)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除了上述10种罪名外,还有很多犯罪也可以利用虚假信息实施,如故意杀人罪,行为人可以利用虚假信息诱骗被害人到达某地,然后将其杀害;再如盗窃罪,行为人可以利用虚假信息诱骗他人离开某地,然后盗窃他人的财物等。这些犯罪虽然也可以利用虚假信息实施,但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的行为并不是这些犯罪客观方面的主要或明显特征。因此,本文所探讨的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犯罪,限于上述10种以编造、传播虚假信息为主要或明显特征的犯罪。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