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温州乐清律师网! 首页 | 联系我们

咨询热线:

15167876762

15058997427

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乐清律师网>交通事故>正文

无证驾驶肇事后逃逸如何处罚

来源:网络作者:未知时间:2017-10-3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的进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知道对于车辆的驾驶我们是需要取得相应的驾驶证的,否则将不可以进行,但在日常中还是会有些人挑战权威,无证进行驾驶,在过程中发生一些事故,后逃逸,对于这些人该如何处罚,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无证驾驶肇事后逃逸如何处罚。

  无证驾驶肇事后逃逸如何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出了交通事故找谁赔

  1、对事故后果负直接责任的驾驶员,驾驶员本身就是车主,就由驾驶员负责赔偿。

  2、驾驶员在执行职务中发生交通事故,负有交通事故责任的,由驾驶员所在单位或者机动车所有人承担赔偿责任。也就是说,驾驶员在执行机动车所有人交付的交通运输任务时,因违章行驶引发事故,那么驾驶员一般只承担刑事责任或行政责任,不承担赔偿责任。赔偿责任应由驾驶员所在单位或机动车所有人赔偿,但是道路交通事故是由于驾驶员违章驾驶而造成的,由于违章行为的违法性以及驾驶员的主观过错,所以规定所在单位或者机动车所有人在赔偿损失后,可以向驾驶员追偿部分或全部费用。

  3、机动车转卖后未过户,机动车所有权的转移必须经过汽车交易市场并由所有人或车辆所属单位及时向当地车辆管理机关办理过户登记手续,否则,视为无效,如果机动车已经转卖但是尚未办理过户时发生交通事故,由事故责任者和车辆所有人或所属单位共同承担赔偿责任。

  交通肇事罪是否存在自首

  核心提示:刑法和行政法规对肇事者不逃逸和主动报案等行为的评价并不相悖,交通肇事并非一概构成犯罪,在肇事者未构成犯罪时,应履行交通法规所规定的法定义务;而当肇事者构成犯罪时,肇事者履行法定义务的行为即可被认定为自首情节。

  一种观点否认交通肇事罪存在自首。该观点认为,交通运输管理法规明确规定,交通肇事后,肇事者必须立即抢救伤者,保护现场,并及时报告交通管理机关或公安机关,而对于肇事后逃跑的肇事者,则规定了应当加重处罚。鉴于法律法规对肇事者赋予了强制性的法定义务,因此,即使肇事者没有逃逸,主动向公安机关投案,只能视为肇事者履行了法定义务,不能将这种履行应尽法定义务的行为认定为自首。另一种观点则肯定交通肇事罪存在自首,认为肇事者逃逸后自动投案都构成自首,而交通肇事后积极进行抢救并向有关机关投案,更应认定为自首,即在交通肇事罪的任何阶段,都存在自首的可能。

  交通肇事罪在多大范围内、在何种情况下可以成立自首,或可进一步探讨,但一概否认交通肇事罪可以成立自首的观点则是有失妥当的。自首制度是被规定于我国刑法中的刑罚裁量制度,刑法是由全国人大制定并颁布的基本部门法,而国务院颁布的交通管理法规则属于行政法,在效力位阶上低于刑法。刑法和行政法规对肇事者不逃逸和主动报案等行为的评价并不相悖,交通肇事并非一概构成犯罪,在肇事者未构成犯罪时,应履行交通法规所规定的法定义务;而当肇事者构成犯罪时,肇事者履行法定义务的行为即可被认定为自首情节。因此,不能以交通法规的某些规定来否定刑法的某些规定,更不能以其是法定义务的履行而否认自首的认定。

  交通肇事罪要判多少年?

  1、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此处所谓“发生重大事故”,根据《解释》第2条第1款规定,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

  (1)、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2)、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解释》第2条第2款规定: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1)、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

  (2)、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

  (3)、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4)、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5)、严重超载驾驶的;

  (6)、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

  这里应注意两个问题:

  (1)、司法解释将财产损失数额限定为“无能力赔偿数额”,据此,在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的情况下,不管交通肇事行为造成何种财产损失,只要行为人能够赔偿,则不成立犯罪。有人认为这会造成实质的不公平。但其实,如此规定是有合理性的,首先,在我国刑法中,只有故意毁坏财物罪,过失毁坏财物一般是不构成犯罪的,如此规定也符合刑法的谦抑性原则。其次,如肇事者承担了赔偿责任则使自己承担了损失,如果仍与未承担损失赔偿责任的肇事者一样定罪处罚,这其实更不公平。

  (2)、按该《解释》,对于构成犯罪所要求的“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仅指“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不包括对肇事者本人的财产所造成的损失。

  2、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所谓“交通肇事后逃逸”,《解释》第3条规定,是指行为人具有本解释第2条第1款规定和第2款第(1)至(5)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这里要注意对“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首先,逃逸的前提条件是“为逃避法律追究”,其次,逃逸并没有时间和场所的限定,不应仅理解为“逃离事故现场”,对于肇事后未逃离(或未能逃离)事故现场,而是在将伤者送至医院后或者等待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时候逃跑的,也应视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所谓“其他特别恶劣情节”,《解释》第4条规定: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1)死亡二人以上或者重伤五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2)死亡六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六十万元以上的。

  3、7年以上有期徒刑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根据《解释》,“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但刑法理论上对“因逃逸致人死亡” 形成了诸多不同的观点。本书认为,“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心理态度应限于过失,因为交通肇事罪是一种过失犯罪,为保持犯罪构成的纯洁性,其加重构成的心理态度也应是过失。故《解释》规定: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依照刑法第232条、第234条第2款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从上面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无证驾驶肇事后逃逸如何处罚,相信大家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华律网小编提醒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遵守法律法规,对于日常出行要遵守交通规则,发生一些事故的时候要勇于承担责任,不能进行逃逸。